8月23日下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扬子晚报》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的学员们前往江苏紫金大剧院采风观摩,深入实地了解剧院的设施及其运营管理的现状。
老戏院蝶变新生 打造“剧场+”全新模式
【资料图】
据紫金大剧院工作人员介绍,江苏紫金大剧院前身为紫金大戏院,隶属于江苏省演艺集团,始建于2000年,是江苏省为迎接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新建的一座现代化剧场,涵盖大型团队演出、电影放映、会议接待、出租场地等综合功能,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积淀、有温度、有情感、有回忆的剧院。
2021年,作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江苏紫金大戏院启动升级改造。今年初,紫金大剧院经过一年多的重新装修、提档升级,盛装归来,蝶变成一座数字化现代剧场,为广大观众营造了一个殿堂级的演艺空间,成为江苏舞台创作高处再攀高的展示窗口。
走进小火瓦巷口,我们看到了一排鲜艳的红色立柱围绕着“江苏紫金大剧院”七个醒目大字。升级改造后的紫金大戏院更名为江苏紫金大剧院,一字之差体现了剧院更高的艺术水准和更多的包容关怀。
据介绍,目前紫金大剧院有观众座椅927座,灯光、音响系统全部数字化升级改造,电动吊杆增至53根,灯光回路480个,充分满足各类大型演出需求。舞台机械、消防、电气、空调系统充分体现绿色高效节能要求。增设各类电子屏近50个。后台配备7个化妆间,可同时满足近200名演职人员使用。剧院内咖啡休闲区、艺术展示区、互动区等功能空间有序安置,一应俱全。
通过几代剧场人努力,以“剧场+”的全新形象重新回到市民身边,如今的江苏紫金大剧院已经成为成为江苏省演艺集团的对外窗口、南京的文化标识,标准、专业、具有国际视野的地标性大型综合剧场。
大剧院初心如磐 探索“戏剧+”崭新路径
23年来,江苏紫金大剧院不仅承载着新世纪以来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记忆和温度,也是江苏精品文艺创作的一个精彩的展示窗口。平均每年演出150余场,涵盖歌剧、交响乐、音乐剧和传统剧、地方戏等多个舞台艺术门类,包括京剧《骆驼祥子》、话剧《世纪彩虹》、歌剧《运之河》《鉴真东渡》、舞剧《记忆深处》、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等江苏原创的有影响的剧目,服务观众数百万人次,服务国内外演出团体数百家,大大提升了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准。“看好戏,到紫金”已成为南京观众家喻户晓的口头禅。
当前正值全国演艺市场加快复苏、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时刻,江苏紫金大剧院将肩负江苏演艺人的责任与梦想,立足江苏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专业级、艺术性、亲和力”为发展目标,聚焦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探索“戏剧+”新路径,将剧院打造成为引领大众审美、崇尚人文追求的百姓精神家园。
新阶段好戏连台 百姓乐享文化大餐
今年,江苏紫金大剧院元年隆重开启,剧院工作人员向学员们介绍了今年紫金大剧院整体的演出安排计划,这其中包括了“紫金大剧院开业季”演出、江苏省演艺集团优秀剧目展演周、“回望经典·展望未来”经典剧目展演季、“纪念拉赫玛尼诺夫诞辰150周年”交响音乐季、第四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七‘越’有戏”——越剧经典剧目展演等多个精彩演出季轮番登场。
今年上半年举办的第四届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共计20余位京昆名家、7个京昆名团、14台京昆名戏接连在紫金大剧院登场。“七‘越’有戏”——越剧经典剧目展演,邀请越剧名家方亚芬、越剧名家李敏分别携上海越剧院一团经典剧目《双珠凤》《红楼梦》、绍兴市越剧团传统大戏《孟丽君》《梁祝》亮相紫金大剧院,共计吸引超3000位观众走进剧院,平均上座率达80%,其中《红楼梦》几乎满座,上座高达94.3%。
在常规演出的基础上,江苏紫金大剧院还将积极与世界知名剧院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将“引进来”“走出去”结合,引进国外各类优秀演艺作品。通过上游把握“为艺术家搭好台”的艺术格调,下游秉持“为观众选好戏”的文艺初心,以精彩好戏深化码头功能,以资源带动江苏舞台创作演出活力。
9月,紫金大剧院承接“国家艺术基金10周年江苏分会场”活动,以展演+展览的方式,展现国家艺术基金10周年成果。年底,剧院将推出“音乐舞蹈季”,引进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过去五年》,这也是紫金大剧院首次引进国外原版音乐剧。同时,民族舞剧《记忆深处》、新年音乐会等拥有市场号召力的热门剧目也将接连上演,逐步打造更品质、更年轻的剧院品牌形象,成为真正的、百姓身边的剧院。
通讯员:蒋茜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标签: